抢抓农时不负春,栽下“金叶”促振兴。凤凰县抢抓农时、科学统筹,于近日全面完成2.2万亩烟叶移栽工作,以“抢农时、提效率、强产业”的奋进姿态,奏响烟叶生产“奋进曲”,跑出乡村振兴“加速度”,为全年烟叶稳产提质、烟农降本增收夯实根基。
党建引领聚合力,春耕按下“快捷键”。面对春耕“时间紧、任务重”的挑战,县烟草公司强化党建引领,坚持将支部建在烟田上,通过创办烟叶精益生产示范园,开展现场技术培训,落实党员示范田、领导示范片,实行技术人员网格化管理,推行一名党员带一片烟农的“1+N”模式,统筹推进大棚育苗、冬翻深耕、土壤改良、起垄盖膜、断水炼苗、大田移栽等生产环节。公司负责人介绍:“我们严格按照‘见人见地见烤房’的原则,结合‘不冬翻不配肥’‘核实冬翻面积再配肥’的方式,在春节前即全面落实了烟叶配肥面积工作。同时,严格落实生产任务月预安排,加强各个关键环节的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,推行‘日调度、周通报’制度,发现问题及时按照技术要求整改,确保问题不过夜、进度不延误,推动烟叶生产有条不紊开展。”
科技赋能提质效,田间涌动“智慧潮”。在阿拉营镇黄合社区烟叶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,各类新型烟草农业机械纷纷“下田亮相”,大秀功能风采,现场呈现出一派新农机助力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景象。今年,该县大力推广“机械化+数字化”种植模式,引进翻耕机、起垄机、移栽机、无人机等智能设备100余台,机械化起垄率超80%,亩均节省人工成本100余元。“以前5天才能干完的活,现在机械加技术指导,2天就能搞定,省时又省力!”烟农杨秀炳感慨道。此外,组织乡镇烟叶工作专班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推广分户断水炼苗、“井窖式深栽”“小培土移栽”、浇足定根水、绿色防控等技术,烟苗成活率提升至95%,为丰产打下坚实基础。
产业融合促增收 绘就金叶“富民图”。作为全国烟叶重点产区,该县创新“烟叶+”融合发展路径,打造“烟稻轮作”“烟荞连作”等多元模式,实现“一田多收”。在阿拉营镇黄丝桥社区,种烟农户唐玉安算起经济账:“收完烟叶后种植荞麦,每亩可增收1000元左右,土地‘闲不住’,我们的钱包也‘鼓得快’!”